朋友借錢給他人,過去幾年了,借錢的人出去旅游了好幾回,卻沒有半點還錢的意思。當(dāng)初那人來借錢時,他也了解其為人,本不想借,但礙于面子不好拒絕,現(xiàn)在又礙于面子不知怎么提醒他還錢。他向我大吐苦水,很后悔。
這使我想起另外一個朋友的故事——他的一個親戚要他幫忙找關(guān)系,進(jìn)心儀的單位。這位朋友禮貌地、清楚明了地拒絕了,表明這么做是不合規(guī)定的。親戚雖不高興,但只能作罷,而朋友也沒有委屈自己。
生活中我們會有不少人際交往,很多時候,我們會遇到“拒絕還是接受”這樣的難題。當(dāng)別人提出要求時,有些人會優(yōu)先考慮別人的感受,考慮到拒絕面子上過意不去,擔(dān)心會讓他人不高興,又怕被人說是自私,甚至怕因為拒絕而失去朋友,斷了交情,于是就形成了對他人有求必應(yīng),寧可委屈自己,也不拒絕他人的理念。
助人為樂,該幫要幫,能幫則幫,這是做好事。不過,這不代表就要接受一切,有些事,若心不甘情不愿地去接受,倒不如清楚明了地拒絕。
我大致把要拒絕的事情分為兩種——
一種是不能的,就是別人要求的事是違反規(guī)則的,不能做,要以堅定的口氣拒絕;自己做不到的、能力有限的,就以委婉的語氣拒絕,說清楚自己力所不能及,或者給出解決的建議。此時,態(tài)度要明確,否則可能會延誤別人另找解決路徑的時機(jī)。
另一種是不愿的,原因很多,可能因為被對方坑過,可能因為這事要耗費(fèi)自己太多時間和精力,可能是因為了解到對方不是做不到,只是懶于做,只想依賴別人……總之,就是你心中對此事不情愿、不樂意,這時,不妨用委婉的語氣,找個借口拒絕。就像開頭那位借錢的朋友,明知對方口碑不好,錢也不是用于燃眉之急,不想借就該明確拒絕。
在為人處世上,懂得拒絕,不是自私,而是有自己的底線,堅守自己的處事原則,表面上看起來是拒絕,實際上是在告訴他人你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什么忙會幫,什么事不會幫。清晰明了的態(tài)度,反而讓相處變得簡單,也是對他人的一種尊重。
有人會說自己知道有些事需要拒絕,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不好意思。確實,拒絕也是一種“生活藝術(shù)”,我的一些做法分享給大家——
首先要學(xué)會分析。要懂得辯證地看待事情,既要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同時也要站在他人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懂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聽聽對方的理由,弄清楚面對的事情是不是急和難的事,能不能幫,該不該幫,該幫的盡力而為,不該幫的就明確拒絕。
其次要保持定力。有些事情明明心里想拒絕,但礙于面子,最后還是沒拒絕,不但讓自己不舒坦,還給自己的生活工作帶來麻煩,這就需要保持定力,認(rèn)定不幫就不要猶豫不決,更不要為了所謂的面子,放棄應(yīng)守的原則,為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再次要熟思緩處。有些事之所以出錯,是因為考慮不周到,沒有考慮成熟就作出決定。在決定是否拒絕別人時,對那些不太了解、沒有考慮成熟的事,不要馬上表態(tài),可以先緩一緩,再想一想,或者與他人商量一下,考慮成熟后再作決定。
懂得拒絕是一門學(xué)問,也顯示一種自信、一種勇氣。生活中,少一點委屈,便多一些自在。 (王繼懷)
(編輯: 吳嘉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