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窗而逃,是影視劇里常見的場景。近日,一位副局長竟在工作中親身“出演”了戲劇性的一幕——據(jù)大皖新聞報道,10月28日,西安市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曲江新區(qū)分局一領(lǐng)導,在接待群眾來訪時,偷偷從廁所跳窗離開。
副局長廁所跳窗,這未免“活久見”。據(jù)該局回應(yīng),這位副局長當天已連續(xù)接待4小時,“但市民始終不讓其離開,后來無奈之下從窗戶離開”。再轉(zhuǎn)換一下視角,據(jù)現(xiàn)場群眾反映,該副局長被一連串問題“轟炸”得暈頭轉(zhuǎn)向,自稱要上廁所,隨即消失,只留下滿屋子人一臉懵!根據(jù)最新回應(yīng),當?shù)丶o檢監(jiān)察部門已啟動調(diào)查程序。
堂堂一位副局長在接訪時躲進廁所、爬窗而逃,這姿勢不雅觀、場面不好看,滑稽且出格,令人大跌眼鏡。要知道,信訪制度設(shè)計的一大初衷,就是了解民情,讓群眾更好表達民意訴求。這位副局長竟連聽的耐心都沒有,話不“投機”、直接遁走,這是想展現(xiàn)自己矯健的身手,還是深諳“三十六計,走為上計”?自己一走了之,遠離了“是非之地”,被晾在原地的群眾呢?會給他們怎樣的觀感?
“信訪是送上門來的群眾工作,要通過信訪渠道摸清群眾愿望和訴求,找到工作差距和不足,舉一反三,加以改進,更好為群眾服務(wù)。”群眾“上門來”,接訪者卻“溜了溜了”,甚至還佯裝如廁,連聲招呼都不打,這不僅是逃避問題,更是逃避責任、逃避擔當;不僅“躲不過十五”,還可能激化矛盾、傷害群眾感情、損害政府部門的公信力。根據(jù)報道,群眾來訪涉及拆遷規(guī)劃更改的問題——問題棘手,不難理解,但總該展現(xiàn)出解決問題的態(tài)度、對待群眾的尊重。遇事就跑,豈不可笑?
善做群眾工作,本該是干部的“看家本領(lǐng)”。但從報道看,極少數(shù)干部接訪時的表現(xiàn)實在讓人不敢恭維,其與群眾溝通的能力、化解矛盾問題的水平低到了令人愕然的地步。比如,有的對待群眾態(tài)度生硬、言辭激烈,甚至出口成“臟”;有的認為“擺平就是水平”,不想解決問題,只想解決提出問題的人……
倘若深挖根源,“病根”何在?習近平總書記曾深刻分析一些干部在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方面存在的問題,指出“有的不愿和群眾打交道,怕同群眾接觸惹事上身、怕跟群眾交流脫不開身、怕為群眾辦事麻煩纏身”。這“三怕”,一針見血?,F(xiàn)實中,仍有個別干部將信訪視為麻煩、負擔,滿懷畏難情緒,自感壓力山大,只求全身而退。殊不知,越怕麻煩,越會增加“麻煩”;越怕惹事上身,越會把小事拖大。思想是行動的“總開關(guān)”。落荒而逃也好,敷衍推諉也罷,根源都是缺乏宗旨意識、為民情懷。堅持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多些換位思考,多些將心比心,很多“麻煩”也就不會產(chǎn)生,自然也就無需奮身跳窗了。
(編輯: 吳嘉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