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每臨大事有靜氣。我對此頗有同感,遇到大事,須決策果斷,但在此之前,有一樣東西不可少,就是“靜氣”。靜氣,是恬靜平和之氣。先靜而后安,心安才能廣思,而后才能有周到的思慮。
欲動,要先靜。不過,人之靜氣多非天生,得靠養(yǎng)。
自律養(yǎng)靜。人心恣肆,無所顧慮,容易淪為肆意妄為。恣肆而無所約束,人欲靜而心不止,靜氣自然無從談起。人有所為,亦有所不為,得意不忘形,失意不沉淪,浮沉之間能堅守本心,便會心明而生靜意。
艱苦養(yǎng)靜。自律而生靜氣,是從內而生。外在的艱難困苦,則讓人由外生出靜氣。從小生活在蜜罐里的人,若是一帆風順,自然皆大歡喜??扇羰桥龅娇部部揽?,一不順心,容易莽撞亂了分寸,應對失宜。一個人若能于艱難困苦之中不沉淪、不放棄,于歷練之中反復錘煉自己,養(yǎng)出“大心臟”,是可以心生靜氣的。這樣的靜氣,養(yǎng)于心,露于形,遇事之時處亂不驚,決斷之時從容果斷。人生的悲喜起落、風雨雷電,都變成由外而內滋養(yǎng)靜氣的養(yǎng)分。
讀書養(yǎng)靜。書中有萬里路,能拓寬眼界。書中有千般美,能陶冶心性。書中還有無數(shù)前人的智慧,能修身修心。不論是紙質書,還是電子書,心都可以在書海中浮沉,汲取養(yǎng)分與智慧,亦是養(yǎng)靜氣的良方。
于俗世中涵養(yǎng)幾分雅氣,少些浮躁,多點靜氣,人生也就進退有據(jù)、從容豁達了。
(郭華悅)
(編輯: 廣州網(wǎng) 龍煜)